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各界关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近期,中国证监会与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会议,深入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针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部署。会议强调了“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也是对未来市场信心的有力提振。
2025年,中国的金融政策将围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监管”这两大重点展开,旨在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这一政策方向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经济挑战的回应,同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财政政策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力度、范围和针对性上。首先,财政政策的“积极”意味着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更加主动和强有力的措施。这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重要项目。
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近期,欧洲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继降息,标志着一场广泛的货币政策宽松潮正在席卷全球。
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在京召开,明确了金融系统的工作主线。中央定调我国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决策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这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十一个月净投放现金1.07万亿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京召开。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11 - 12 日在北京举行提出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这一决策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